索 引 号 | 11622901013956984P/2025-42170 | 主题分类 | 社会救助 |
发文字号 | 制发机构 | ||
有效期限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4-29 | 发布日期 | 2025-04-29 |
标 题 | “以爱之名”破寻亲困局 多方联动筑团圆之路——临夏市救助管理站助力残疾人员家庭重圆 |
在 “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 活动筹备之际,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与服务品质,临夏市救助管理站与定西市救助站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聋哑残疾受助人员寻亲并完善户籍信息,以创新的 “数据比对+实地走访+户籍闭环” 工作模式,实现了从救助寻亲到根源保障的全链条服务,助力离散家庭重圆。
今年4月初,定西市救助站在寻亲工作中遇到难题,一名聋哑受助人员因无法正常言语交流且身份信息缺失,寻亲工作陷入停滞。随后,通过DNA信息比对,一组数据指向东乡县百和乡。临夏市救助管理站在接到定西市救助站协查函后,迅速响应,即刻派出工作组,携带受助人员照片、视频等资料赶赴百和乡。在走访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面临聋哑沟通障碍与线索碎片化的双重挑战,为突破困境,他们采用手绘特征图、播放生活场景视频等创新方式与村民沟通交流,尽管首次走访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成功积累了大量关键基础信息,为后续核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定西市救助站依据另一组可疑数据,前往和政县走访调查,然而同样未获有效线索。关键时刻,广河县民政局负责救助工作的工作人员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提出此人疑似来自 “广河县祁家集” 的重要线索。两站迅速联动,借助现代通讯技术,通过视频连线受助人员亲属开展 “云辨认”,仔细比对其左手三手指缺失、饮食习惯等生活细节。之后,工作人员再次深入祁家集镇实地核查,最终确认受助人员为祁家集镇陈家湾村村民马某某。马某某因走失且身患残疾,已与家人失联长达数月之久。
在成功确认马某某身份后,临夏市救助管理站秉持 “救助有终点,保障无穷期” 的理念,积极联合广河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负责人,专程陪同马某某前往祁家集镇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全程协助,从人像采集、指纹录入到户籍信息补录,每一个环节都认真负责,确保顺利完成。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马某某无二代身份证的实际困难,更为他后续享受医保、残疾人补贴等政策打通了 “最后一公里”。同时,完整户籍数据的建立,有效防范了马某某因身份不明再次走失的风险,为他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信息保障。
马某某的家人在接过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时,激动不已,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热泪盈眶地说道:“他不会说话,我们找了整整数月,谢谢你们不仅帮我们团圆,还让他以后生活有了‘身份证’!” 在救助站照料马某某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手写板交流、肢体语言关怀等方式,给予他细致入微的照顾,让他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这份跨越语言障碍的温暖关怀,成为了联结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 “无声桥梁”。
此次联合寻亲行动,是多方站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充分深化了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的协作机制。DNA技术、视频辨认等科技手段与传统的 “铁脚板” 式走访有机结合,既展现了新时代救助工作的精准高效,又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同步推进户籍信息完善工作,更是标志着救助工作从 “单一寻亲” 向 “源头治理” 的转型升级。
未来,临夏市救助管理站将以此次成功案例为样本,建立 “三必核” 工作机制,即对新接收受助人员必核身份信息,确保寻亲工作及时开展;对成功寻亲对象必核户籍状态,保障其后续生活权益;对残障受助人员必核保障政策,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利益。尤其针对无户人员,优先协调户籍部门办理二代身份证,构建 “发现—寻亲—落户—保障” 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受助人员不仅能够顺利 “找得到家”,更能在今后的生活中 “稳得住生活”,以实际行动践行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的初心使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