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2901013956984P/2023-00124 | 主题分类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文字号 | 制发机构 | ||
有效期限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03-21 | 发布日期 | 2023-03-22 |
标 题 | 原来临夏有这么多“名片”! |
初识临夏
这里风光旖旎、花团锦簇
更如“绿野仙踪”一般
清新、秀丽……
总让人忍不住多瞧一眼
这里冬不严寒,夏不酷热,魅力花都·公园城市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人的临夏越留的久便越舍不得这里……
那么临夏,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呢?
临夏市位于黄河上游
甘肃省中部
大夏河穿城而过
牛津河、红水河相会于此
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
素有“茶马互市"
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
这里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这里有多民族融合的民俗风情;这里有锦绣绚烂的山川美景;这里有纯净湛蓝的天空;有随遇而安的白云;有奔腾欢淌的大夏河;有牵动味蕾的美食小吃……
花儿之乡
“提起我的家
我家在临夏
白布的尕汗褟
青布的尕夹夹
滔滔黄河水
尕锅里熬青茶
远方的客人请下马
看看我的家……”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临夏作为花儿之乡,曲调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
彩陶之乡
中国陶器、特别是彩陶的发展脉络同样是判断华夏文明起源最重要的标志。在跨越数千年的中国彩陶文化萌芽、中兴、鼎盛和衰落的整个过程中,临夏彩陶演绎了最璀璨夺目的艺术品格和文化意蕴。
其中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在临夏发现而命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的国宝“彩陶王”也出土于临夏,故河州又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
砖雕之乡
临夏,素有砖雕文化之乡
在2006年临夏砖雕被评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
它作为一种地方性技艺
蕴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
它是一种精神
寄托最深邃的信念
它是一种品位
刻在砖上的文化!
浴火百炼,精雕细刻,雕出了一个民族的百花园,用“工匠精神”把理想和现实雕成了一个美的世界!砖雕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正在临夏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活态传承。
人文之韵
临夏作为一座活力之城,丰富的文化底蕴浸染了这里的每个角落,非遗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临夏市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三绝”
古老的彩陶,思接千载,谓一绝;
精致的砖雕,传承百年,谓二绝;
传世的雕刻葫芦,惟妙惟肖,乃三绝。
除此之外,还有河州贤孝、河州平弦、河州黄酒酿造技艺、河州天启棍、王氏铜铸技艺……
一项项非遗,一个个技艺,不断展示着临夏文化的神秘色彩和独特韵味。
牡丹之乡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临夏人爱牡丹,赏牡丹,唱牡丹,其中紫斑牡丹更因临夏而得名。每年五月,临夏牡丹遍地盛放,百里牡丹长廊惊艳全城。更有一种闻香推门而入赏牡丹的习俗。每逢牡丹花开时节,遍布临夏角角落落的大大小小的牡丹园,让人们品之有所、赏之有处。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在临夏百里牡丹长廊看花人摩肩接踵,赏花品花,拍照留影,流连忘返,处处一派花的海洋,真可谓花在景中开,人在景中游,不管怎么看,都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美食之乡
翻开临夏市的书页,你会发现,浓墨重彩的不仅仅是它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它那部延续千年的盛宴史。临夏美食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居住在河州境内的各族群众在菜肴配置、烹调等方面就有许多创新做法,制作出了一系列品质精良、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创新发展,临夏的十大名菜、十大小吃、十大名点、十碗名面、十大名宴已经成为甘肃、西北乃至全国人民津津乐道的美食品牌。
现如今,临夏市打造出“河州味道美食文旅街区”“茶马互市”“折桥湾美食小镇”“折桥大院”等特色美食地标,为打响叫亮临夏美食品牌,推进美食百亿级产业发展,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增味增色”。
临 夏
曾经的丝路重镇,砥砺奋进新时代
照亮梦想、打造品质
临 夏
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
五月牡丹绽放、繁花似锦
临 夏
一个充满现代
又不失古典气息的文化小城
非遗文化、独具匠心
临 夏
有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
别样风景、不负春光
临 夏
一个需要您慢慢品“味”的地方
舌尖美味、值得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