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2901013956984P/2023-41789 主题分类 政策及解读
发文字号 制发机构
有效期限 有效性
成文日期 2023-07-14 发布日期 2023-07-20
标        题 暑假不是学生的“第三学期”!

暑假不是学生的“第三学期”!

发布时间:2023-07-14 来源:临夏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收藏

“非必要不培训,不参加违规培训。”

随着暑假到来,各地有关部门就“双减”工作提前作出安排,建议家长给孩子报班要谨慎。

暑假是属于孩子的快乐时光。趁着假期,让孩子在一草一木、一花一土中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或让孩子在阅读中长见识、开眼界;或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塑造他们的责任意识……诸如此类,都是解锁孩子暑假生活的方式。

总之,落实“双减”精神,不能让暑假异化为孩子的第三学期。

01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落地近两年来,各地普遍反馈是,学生的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少了,课外生活更丰富了。他们不再在题海中“游弋”,不再辗转于培训班,不再被名目繁多的课外作业所裹挟。减负减到了实处,家长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而针对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作业过少“营养”不良,很多学校通过制度安排,努力让孩子既“吃饱”又“吃好”。这就回应了家长的关切。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相关部门更是综合施策,精准打击。在治理过程中,既有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也强化系统治理,责任到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旨在实现长效。

02

就在近期,一些短视频主播渲染“暑假很可怕”,通过贩卖焦虑卖书卖课。那种努力一暑假,开学当学霸”的言辞,那种掇家长利用暑假让孩子弯道超车,把孩子绑定在培训班上的做法,那些鼓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早学、抢学、多学,无疑都与“双减”背道而驰。

这种言行,让家长的焦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就有家长感叹,孩子还没上一年级,“被这些人说得我都焦虑了”。

其实,无论培训机构如何实施“变脸术”,给违规培训披上什么马甲,无论转移到哪个阵地,相关人员卖弄什么样的话术,只要违法违规都难逃监管,相关部门对此已早有部署。

教育部对“借竞赛之名开展等级考试”等做法明确说不,还提出“对线上培训主体和重点网站平台开展全时段深度巡查,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此外,针对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相关部门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

03

如今,孩子功课负担重的情况已有改观。但问题随之而来,减负之后,孩子有没有变得活泼些?如何做,孩子才能活泼些?同时,我们要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早就给出了答案:给孩子提供“康健的教育、劳动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给孩子一些空间,别像麻袋一样撑得太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不久前,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就指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

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减负,也有利于防控孩子近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要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并指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04

对于孩子来说,既要上好学校的小课堂,也要走进社会的大课堂。

走进大课堂,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走进大自然,让孩子接触到更斑斓的色彩。有教育家认为,孩子需要通过密切接触自然让想象力获得营养。

要给孩子上美术、美学课,也要带他们到大自然里多看看,领略一番美不胜收的万千气象;要让孩子把《悯农》等唐诗背得滚瓜烂熟,也要带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亲身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总而言之,要让孩子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

统筹好“减”与“加”、“标”与“本”等关系,把不必要的作业减掉,把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营养加进去,孩子才能看得见更辽阔的未来。

“‘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双减”,既关乎教育改革成果,也关乎孩子茁壮成长,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一步升华这个认知,推动“双减”成效不断迈上新台阶,这样就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健全的人格,在成才过程中拥有更昂扬的精神状态。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