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2901013956984P/2022-00028 | 主题分类 | 临市府办发 |
发文字号 | 制发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2-10-13 | 发布日期 | 2022-11-01 |
标 题 | 中共临夏市委办公室 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市“十四五”司法行政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市委办发〔2022〕71号
中共临夏市委办公室 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夏市“十四五”司法行政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街道)党(工)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委相关部委办、市直相关单位:
《临夏市“十四五”司法行政规划(2021-2025年)》 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临夏市委办公室
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13日
临夏市“十四五”司法行政规划
(2021-2025年)
为全面贯彻《临夏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临夏州“十四五”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临夏市融入全国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和数字化政府、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打造“五个区”和建设“六个临夏”、落实全市“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全市司法行政“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不断推动“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市和全市“智慧司法数字”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数字化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总揽,深入落实《法治临夏市规划》《临夏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聚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数字化政府、全省推进“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全州加快打造“五个区”和建设“六个临夏”、全市“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为目标,以强化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为重点,不断数字化创新工作思路、完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全面落实新时代司法行政改革各项任务,筑牢夯实全市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基础,努力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换挡升级、提质增效,全力推动法治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为“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司法行政领域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共同富裕方向,树牢宗旨意识,增强服务理念,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关切的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3.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全市司法行政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4.坚持法治思维,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法治轨道上统筹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5.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处理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筑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铜墙铁壁,为全市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6.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强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稳步发展,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工作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
7.坚持强基导向,夯实司法行政发展根基。聚焦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更加健全。市、镇(街道)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行政执法监督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全面履职。
2.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显著增强,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依法办事的格局基本形成。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显著增强。
3.刑事执行体系更加统一健全。执法司法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健全,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教育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重新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定型完善。到 2025年,全市律师总数达到40名以上,全市律师事务所律师数量平均达到10人以上,建成2家左右综合性规模化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执业公证员数量增加300%,到“十四五”末达到4名以上。积极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能力水平。
5.公共法律服务更加惠民便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实现融合发展,“全业务、全时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日趋丰富,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6.综合保障能力水平全面加强。全面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司法行政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覆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的智能化体系初步形成,司法行政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新动能显著提升。
7.队伍建设成效更加显著。全系统理论武装进一步强化,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深入推进,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加强。法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司法行政人才库和专家库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练、战、考”一体化训练机制建立健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二、“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重点任务
(一)统筹推进依法治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法治保障
1.形成法治建设工作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制定实施《临夏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2025年前对各镇(街道)、各部门督察全覆盖。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按时向社会公开。加大考核力度,提升考核权重,将依法行政作为对各镇(街道)、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各镇(街道)及其政府工作部门法治机构建设,着力提升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能力。
2.强化依法治市统筹作用。坚持党对依法治市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各镇(街道)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法治临夏市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临夏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临夏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统筹推进法治临夏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加强市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健全党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重大法治建设问题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强化述法对法治建设责任履行的推动作用。积极发挥好执法、司法、普法依法治理协调小组的职能作用,统筹推进依法治市;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司法公正,守好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3.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任务,统筹组织律师、公证、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打造全方位法律服务供给体系,将法律服务嵌入产业规划、决策、经营、发展全过程,延伸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在内的各环节。继续做好和落实“六稳”工作任务。
4.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制度,围绕数字经济,加大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规章制度建设。适时组织清理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不相符合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营商环境。推行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制度,对市场主体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统筹各领域法治资源,发挥企业家法治服务中心作用,为企业提供集约化、精准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法治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将“法治体检”等服务向所有民营企业铺开,实现律师面对面、一对一的“坐诊”服务。
(二)推进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数字政府依法治理能力
5.深化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推动制定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并组织实施。加强对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调研和督察检查。对标国家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以考核考评促工作落实。
6.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坚持政治统领,紧紧围绕党中央、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重对政府规章是否超越法定权限、是否违反上位法规定等进行审查。落实《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意见》《临夏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管理办法》,加大合法性审核力度。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依法规范备案登记,依法逐件审查,探索多元化纠错方式,不断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定期组织开展规范化文件专项清理工作。
7.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全市行政执法执行力和公信力。完善我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形成镇(街道)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我市配套制度的贯彻实施。督促检查全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应用,深化对全市行政执法数据的统计分析。指导全市行政执法示范点建设。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继续开展行政执法“典型差案”和“示范优案”评选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和证件管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督导各行政执法部门落实本领域专业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全市新增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做好全国统一的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全市备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换证工作)。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和评查、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制度建设。推广运用全市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推动形成全市行政执法数字监管新格局。
8.加强全市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2022年7月前基本实现行政复议人员持证上岗,基本形成公正权威、统一高效的行政复议体制。全面推进全市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建立行政复议决定以及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监督机制。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与人民法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情况通报机制,完善应诉通知、出庭通报等制度,2023年年底前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90%。加强复议应诉工作保障设施建设,优化办案环境、群众接待环境。积极推进行政复议机构建设,深入推进全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在“十四五”时期,提升现有的全市行政复议管理体制。
(三)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加快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
理新格局
9.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广泛宣传《宪法》和《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迫切需要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全市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前学法、重大决策专项学法、任前法治考试等制度,全面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中开展全程普法、实时普法。
10.不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抓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推进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书屋等阵地建设,把法治元素融入文化公园和地质公园等文化设施,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融合发展,促进法治元素融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1.深入推进数字化基层依法治理。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同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活动。
12.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推进广覆盖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中的基础性地位。组织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加强行业专业调解工作,加大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力度,持续完善医疗、劳动争议、物业、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的调解组织建设。加强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完善 “访调对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强化人民调解与各类调解资源的协作配合,持续推动人民调解员、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进驻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13.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积极推进“枫桥式司法所”创建和自主开展“一所一特色”创建活动。推动制定我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司法所建设的工作意见,优化全市司法所职能定位,提高司法所统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和承担基层政府法治工作等方面履职能力。积极推进司法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到队伍管理工作。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充实,通过省州积极争取解决司法所政法专项编编制不足的工作,严格按规定招录、选调司法所工作人员。优化业务用房和设施配置加强司法所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司法所长列席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长办公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多层级、广覆盖的综合业务培训,打造一批立得住、有特色、效果好的品牌司法所,选树一批优秀司法所长。
(四)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14.把国家政治安全摆在首位。深入开展政治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力做好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应对工作。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全面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重点领域突发案(事)件风险评估规范,开展监管场所、社区矫正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各类风险隐患的识别、评估、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增强重大突发案事件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决策和重大风险防范能力水平。
15.依法推进全市数字化社区矫正工作。认真贯彻实施《社区矫正法》和“两高两部”《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完善工作制度体系,严格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分类管理、做实个案矫正,切实提高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质量。持续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深入推动监狱人民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委员会和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成立临夏市社区矫正委员会,不断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强化与公安机关的衔接配合。健全完善社区矫正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6.大力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落实中央、省、州、市平安临夏建设领导小组有关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教育、安置、帮扶工作,落实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政策措施,推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教育工作,提升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功能,积极预防和有效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将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17.强化司法行政数字化指挥体系建设应用。进一步强化信息中心建设应用,深化与公安、法院、检察院融合互通,提升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五)深化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市民法治新需求
18.全面提升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临夏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坚持“12345”新发展模式,规范临夏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运行,统筹全市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全领域、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到2025年,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明确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项目种类、细化服务标准。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动态监测机制,逐步构建临夏市公共法律服务评价体系。加强涉企政策宣传,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法律服务活动。
19.加强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推动全市法律援助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依法有序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推动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等系列品牌活动,创新便民惠民措施。健全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完善对应当通知辩护而未通知辩护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充分发挥值班律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作用。推进法律援助参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帮助全覆盖。推动法律援助案件网上申请受理工作。
20.加强律师管理工作。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全体律师坚持正确方向。推动全市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积极拓展律师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律师事务所人才结构和层次,积极引进高层次律师人才及团队,鼓励通过加盟、合并、重组等形式,组建规模较大、形成团队分工的律师事务所。促进律师事务所专业化、规范化,提高法律服务保障能力。鼓励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进一步拓展涉外服务领域,推荐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工作。
21.积极做好推进司法鉴定监督职能权限下放的准备工作。要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司法部关于严格准入严格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在深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配合做好省、州两级在临夏市的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工作,提升司法鉴定事中事后监管研判机制。同时研究提升司法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两结合”管理工作联系机制建设,推动司法鉴定专家库建设。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机制。
22.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推行承诺审批制度,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推动“一网通办”应进必进,切实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审批时限达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领先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居于全市市级部门前列。强化与公安、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核查机制,对标先进地区,加强论证评估,在“减材料”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承诺审批监管联动,做好承诺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衔接。
23.继续推进全市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有效提升群众参与司法监督活动。
(六)加强司法行政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综合工作效能
24.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传播正能量和主旋律。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健全新闻发布机制和发言人制度。大力宣传司法行政惠民便民举措和全市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担当作为的典型事迹,讲好临夏司法行政故事。
25.加快推进数字化“智慧法治”建设与应用。坚持需求导向,扎实开展司法行政应用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政务信息化项目计划,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等应用系统集约型建设和应用推广,形成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工作,升级完善司法行政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与我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双向对接。建立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及信息化运维保障体系,实现智能化建设平稳、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打造新时代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26.加强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建设。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市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开展政治能力专项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7.加强司法行政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分类施训、分级施训、按需施训,不断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推动用好“互联网+培训”模式,积极构建“教、学、练、战、考”一体化训练机制,加强司法行政干部职工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实战能力培养,培养一批覆盖司法行政各工作领域的业务骨干和岗位能手。
28.加快法治信息化建设。坚持运用技术手段促进法治建设,建设依法治市业务平台,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信息化平台,推进智慧法律服务,实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案件“一案一码”。
29.全面加强司法所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司法所装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司法所办公条件设备。强化司法所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区矫正中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上级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精神,推动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程,不断巩固提升,积极扩大省级、州级示范司法所覆盖面,努力争创国家级模范司法所。充实司法所辅助人员,推动力量向司法所下沉。
三、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30.加强组织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把方
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中央省州、市委部署有效落地落实,为“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和作风保障。
31.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规划落实工作的协调和实施机制,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年度司法行政工作要点与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研究制定推动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序落实的年度举措,确保规划任务高质高效如期完成。
32.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增强规划刚性约束,完善对规划主要指标的监测、统计、考核制度,加强对履责情况的动态监测、评估及问责。强化规划实施监督,畅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开展规划中期评估,重点评估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推进规划实施建议,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全面提高规划纲要实施效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