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镇街道部门信息

序号 标题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市长
刘尚增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刘尚增,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历党校研究生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
副市长
  • 陈占奎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常务),陈占奎,男,回族,1968年7月,中共党员,学历本科。
    协助市长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协助市长负责审计方面的工作。负责财政、自然资源、征地拆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震减灾、防汛抗旱、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的工作。
  • 苏瑞刚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挂职),苏瑞刚,男,汉族,1975年12月,中共党员,学历大学
    负责济南对口帮扶协作工作。
  • 刘振宇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挂职),刘振宇,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历硕士研究生
    负责外事、依法行政、司法、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科技、地方志、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群团、驻军等方面的工作,统筹做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牵头联系中央定点帮扶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
  • 孔仙月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孔仙月,女,汉族,1978年1月,中共党员,学历大学
    负责教育、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 马旭凯
    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马旭凯,男,回族,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历本科
    负责“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政务公开、数字政府建设、发改统计、工业和信息化、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市场监管、通讯等方面的工作。
  • 马永杰
    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马永杰,男,回族,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历党校研究生
    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水务等方面的工作。
  • 马继超
    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马继超,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历大学
    负责维护社会稳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物业管理、园林绿化、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 马虹
    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马虹,女,汉族,198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历大学
    负责统计、商务节会、美食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工作机构
政府组成部门
事业单位
二级单位
直属单位
镇街道
领导简介
简       历:
工作分工:
关闭
“转作风优化营商环境 抓项目增强发展动力”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夏专场

为集中反映全省各地各部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举措,展现以实际行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生动场景,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行“转作风优化营商环境 抓项目增强发展动力”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12月5日下午为系列发布会第六场——临夏专场。临夏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李勇介绍临夏州紧紧围绕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和实现“七个方面重大突破”的目标,聚焦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临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福华,临夏州招商局局长田延皓,临夏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政务中心主任马秀华。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卢莹

  发布人

  临夏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 李勇

  临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福华

  临夏州招商局局长 田延皓

  临夏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政务中心主任 马秀华

  


  临夏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李勇

  李勇:

  今年以来,临夏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5540”工业企业培育和“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正确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全州经济社会不断向好发展。前三季度全州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6.3亿元、增长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一是转作风、提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着力营造安全友善的发展环境和活而有序的市场环境。聚焦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现场办公、统筹协调,从企业发展、政策扶持、人才环境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与中国移动合作,成立临夏临动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通数据流通壁垒,服务数字政府建设,为全州农牧、工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赋能。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广泛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畅通拓宽纠纷解决途径,着力推动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重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全力统筹推进金融资源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州涉企贷款余额285.06亿元、增长16.2%;累计减税降费3.2亿元,新增经营主体1.84万家。放出活力、管出水平、服出便利,让临夏深度融入兰州一小时核心经济圈,真正成为兰州通往西南部和东南亚的物流仓储集散地、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更好地服务“强省会”行动,我们一直在作为!

  二是强引擎、增动能,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学精准谋项目,倾尽全力搞服务。综合研判区位条件、发展潜力,突出政策供给、要素保障,高效运行“领导包抓、清单管理、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实时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协调推动、跟踪服务、分类施策。利用媒体平台实时跟踪报道新开工项目、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营造全社会关心项目、支持项目、监督项目的舆论环境,掀起全州上下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热潮。年度共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的各类重点项目805个,总投资2460亿元,已完成投资541亿元,在项目带动下,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3%,较全省水平高27.5个百分点,连续位列全省第一。聚力项目建设强引擎,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让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我们一直在奔跑!

  三是扩内需,挖潜能,持续激发消费活力。通过开展假日经济、节会经济、夜间经济等多种活动,着力推进社会消费全面复苏。实施“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产销服务平台”和“一对一”帮扶纾困机制。2023年,培育亿元企业3户、千万元企业22户、百万元企业2706户,有力带动商贸市场变优向好。三季度,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位。放大文旅资源优势,借助“兰州旅游”火爆出圈热度,加强市场互推、线路对接、人气共享,精心包装八坊十三巷、松鸣岩星语云端、和政古动物化石馆、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标识、历史符号、人文名片;举办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论坛等一系列高规格、高标准文化节会,全面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擦亮临夏美食招牌,落实美食产业发展奖补资金4362万元,打造“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餐饮门店837家,东乡手抓、河沿面片等临夏美食已成为深刻的城市记忆。今年截至目前,全州共接待游客27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1.5%。“让生活在临夏的人引以为豪、到访过临夏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临夏的人充满向往”,我们一直在奋斗!

  四是优布局、扩本能,持续培育特色产业。临夏资源禀赋独特,气候条件宜人,区位优势明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我们全力打造文旅、工业、种植、畜牧、美食五个百亿级产业。全面推进牛羊全产业链发展,成立临夏牛羊产业发展研究院,牛羊饲养量分别增长12.2%、13.9%,畜牧业增加值增长8.4%。精品牛羊肉制品远销国内外;牛心包瓣膜、牛血清蛋白等备受生物医药领域青睐;牛骨调味剂、明胶、羊毛脂及其衍生物研发生产产业应运而生。完成特色种植面积176.92万亩,啤特果、藜麦、花椒等一批农特产品已进入中石化易捷销售平台。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以和政海螺水泥为链主的建材产业群、以三甲集皮革为链主的皮革加工产业群、以移动大数据中心为链主的数字经济产业群等五大工业集群和九条工业产业链。前三季度,“5540”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6.85亿元,占全州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8.28%。抢抓“双碳”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机遇,着力构建以光伏、抽水蓄能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26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成功建成并网,74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加速建设。奋力打造有智慧、有灵魂、有品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我们一直在坚守!

  五是引强企,聚势能,持续强化延链补链。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重要指示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对临夏“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特色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的定位要求。聚焦基础优势,建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基于要素保障条件找项目、地理相近原则找项目、政策驱使现实找项目、乡情寄托情怀找项目。坚持“一事一议”“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顶格工作、导向工作,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三顾茅庐的热忱定力,精准推介,拼抢跟进,截至目前,共开展外出招商活动323批次、对接企业1049家,接待来临考察企业1010家,成功引进山东惠发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浙江运达风电装备制造、移动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上海硕电生物数字芯片制造等产业链项目,实现了临夏州链主企业从无到有、主导产业从小到大的转变。跳出固化思维,突破路径依赖,完善政府资金投入方式,组建“临夏聚源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用“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的创新举措,以投带引,激活社会资本汇聚动因,实现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用系统思维聚配资源,用辩证思维守正创新,让中小企业漫山遍野、百木成林,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领航开路,我们一直在努力!

  下一步,临夏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临夏时的殷切嘱托,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活跃的创新、更包容的生态,让投资临夏者在这里感受到更有温度的城市,开拓出最具前景的市场!

  记者问答

  

  央广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近年来,临夏州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8个月领跑全省,请问,今年项目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临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福华

  马福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临夏州树牢“项目建设是经济运行的生命线”理念,聚焦关键、配置要素、优化服务,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885个,其中,15个项目列为省列重大,201个项目列为省列重点,项目个数、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已完成投资5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已完工投产330个项目,引领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3%。

  具体来讲,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滚动接续、创新机制,打造项目建设“主阵地”。以动态管理抓压茬推进,遵循“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全年分阶段实施项目前期“冬季百日攻坚行动”和项目建设“提速攻坚突破行动”,周周调度,半月通报,实时跟踪,压茬推进项目。以专班机制抓要素保障,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组建交通、水利、工业等十个行业项目专班,逐项建立台账,疏通障碍,加大供给,统筹项目实施。以考核奖惩抓比学赶超,压实县市、部门、园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项目考评机制,规范测评、兑现奖惩,营造大抓项目、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高效协调、精准服务,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手续办理实现“高效率”,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分阶段并联用地选址、环评、可研等要件办理流程,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逐项接力,积极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前期服务做到“常态化”,积极争取国省投资支持项目,通过专班作业、联审联报方式严格筛选项目,提早引入高水平第三方咨询机构,为项目策划、风险管理、实施运营、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做深做细各项工作,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争取资金取得“新突破”,抢抓政策叠加汇集的有利机遇,对标国家投资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导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领域谋划争取项目,今年共争取到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23.4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61.2亿元,项目资金支撑和牵引拉动投资作用明显。

  三是拓容扩增、质效并举,夯实项目建设“硬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拓容量,持续深化“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告知承诺制”等改革,坚持快办简办、优办代办,常态化开展“不打烊”服务,为267个企业帮办代办各类手续634件,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40个地州盟中排名前列。激发民间投资增活力,全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三清单一库一平台”作用,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总投资194亿元的64个项目,成功吸引民间投资7.25亿元,推介项目数和吸引民间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强化质效管理防风险,审慎做好投资项目决策实施、资金拼盘、投入产出、影响效益等方面的论证分析,坚决杜绝低效重复投资,加强项目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和债务风险防控,依法依规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临夏州在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大力开展招大引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临夏州招商局局长田延皓

  田延皓:

  今年以来,临夏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大会精神,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千亿招商”行动。截至11月底,全州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7个,签约资金522.24亿元;全州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续建、新建)420个,当年累计到位325.91亿元,同比增长71.31%。

  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谋定而动,统筹安排“强推动”。及时调整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8个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和绩效考核专班,常态化开展产业链招商。州四大家班子带头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开展对接洽谈,把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推动形成全员招商格局;完善《临夏州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定期“亮成绩”“晒排名”,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围绕临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精心编制《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优惠政策清单》和产业链招商图谱。

  二、多方对接洽谈,精准务实“引项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外出招商推介、对接洽谈,与来临客商面对面协调项目落地事宜,有效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带队赴上海、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宁夏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6次、对接企业180多家,与山东惠发、浙江运达、国家新能源集团、福建盼盼食品、厦门恒兴等多家知名企业对接洽谈、达成合作。

  三、拓展招商渠道,搭建平台“提质效”。在厦门、广州、银川设立临夏州招商引资合作基地和招商引资联络服务中心,举办了全州牛羊全产业链发展大会、临夏美食节等大型节会6次,组织参加兰洽会、厦洽会等节会活动21次,在济南、深圳、厦门等地举办临夏州招商引资推介会5次、企业座谈会7次。

  四、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效能“促进度”。坚持把“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位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让投资客商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创新投融资模式,设立临夏州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和农牧全产业链发展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全力支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对16个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成立“一对一”工作专班,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跟进落实帮办代办制度,为招商引资企业积极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管家式”服务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努力实现“引强入临”的更大突破。谢谢!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政务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营商环境的优劣。请问临夏州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临夏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政务中心主任马秀华

  马秀华:

  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临夏州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支持。

  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之首。一流的政务服务,支撑和保障着一流的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中心是集中展现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我州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盯政务环境促攻坚,以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在流程极简化、审批极速化、服务极致化上下功夫,使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高站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我们始终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目前累计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75项,认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67741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细化梳理中央层面设定的事项改革清单共112项、省级层面设定的事项改革清单共7项。减轻了企业负担,推进了政府管理创新。

  二是高标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综窗改革,积极开展上门办、自助办、延时办;大力推进“三减一优”,不断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推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截至目前,我州时限压缩比达92.97%,平均材料数3.95个,平均跑动次数0.01次;工程项目领域审批时限缩减到46个工作日以内、压减率达62%;申报材料精简率达45%。

  三是高起点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依托“一网两端”,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不断创新审批方式,由原来的线下单事项审批向线上全流程审批转变,变“分头办”为“一窗办”,“串联办”为“并联办”,实现“一网通办”一窗服务,改变了办事人跑多处、跑多次为跑一处、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提供高效服务。目前我州全程网办率99.88%。

  四是高质量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建立帮办代办团队,工程建设项目推行“私人订制”服务,为项目逐一编制绿卡,出具办理事项清单和专属流程图。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帮办代办,主动靠前服务,变办公室坐等服务为流动式上门服务,干部下沉到企业、到现场,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提供项目前期辅导、帮办代办审批事项,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管家式”“点对点”服务,有效推进了项目落地建设进度。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小时,邮政快递当日免费送照到家,打造1小时“快照服务”品牌。让政务服务线上有速度、线下有温度。

  五是高效率推进政策直达快享。推进涉企优惠政策“不来即享”,建立宣传推介、督查考评等机制,积极宣传企业登记注册、税收减免、创业担保等各类扶持政策。目前累计推送信息5万余条,实现涉企政策“应知尽知”和“能享尽享”,实现减税降费3.35亿元,切实打通了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

  新征程上,我们再接再厉,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切实在政务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打造利企便民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关于《临夏州2023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解读

关于《临夏州2023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解读

一、制定背景

2023年3月2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2023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23〕29号,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两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推动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做好2023年度临夏州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临夏州2023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二、起草过程

在反复研究省上《工作要点》的基础上,制定了《要点(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了州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意见建议,采纳吸收了相关部门的修改建议。在制定过程中,既注重贯彻落实省上重点任务,又结合临夏实际,细化了具体措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形成了《临夏州2023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定稿。

三、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深化简政放权。共2个方面5项。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持续开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认真做好承接落实工作。二是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和退出,主要包括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第二部分,推进放管结合,共3个方面9项。一是完善综合监管体系,主要包括持续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二是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主要包括推进“互联网+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强化重点监管,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三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主要包括加大公平竞争审查监督力度,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第三部分,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共3个方面12项。一是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主要包括进一步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加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供给规范化,主要包括深化“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全面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规范政务服务评估评价。三是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主要包括推进“掌上办”,推进“集成办”,深化“异地办”,推进“就近办”,深入推行“不来即享”,提升12345热线“一号响应”能力。

第四部分,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共2个方面6项。

一是完善数字政府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强化规划执行,强化制度保障。二是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支撑,主要包括加快数字政府基础网络建设,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推进电子证照免提交应用。

第五部分,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共9项。主要包括强化重大项目帮办代办,强化企业开办服务,纵深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优化园区项目投资服务,提高企业融资服务水平,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化水平。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共4项。一是靠实工作责任,二是鼓励改革创新,三是加强督导调研,四是加大宣传力度。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通知


甘政办发〔2023〕3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甘肃矿区办事处,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三抓三促”行动要求,加快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工改办)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合并精简审批事项,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及时更新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同步更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工程审批系统)功能配置,将工程建设项目(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省工改办、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和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6月底前完成。以下各项均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二)提升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质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储备工作机制,着力增强项目谋划储备科学性、可行性。要持续优化项目储备服务,提前消除规划管控矛盾,建设单位可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在工程审批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选择项目策划生成,对于符合建设要求的拟建工程项目,由工程审批系统自动将项目信息推送至投资项目审批在线监管平台完成赋码,切实保障储备项目后续审批。(省工改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8月底前完成)

  (三)规范用地规划事项办理。省自然资源厅要指导各地推行“用地清单制”,在土地供应前,汇总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公用服务单位提出的技术设计控制指标和要求,形成评估结果和普查意见清单发放给土地受让单位,作为项目审批管理、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推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与工程审批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有效衔接,充分共享数据资源,叠加集合各类规划建设要求和区域评估成果,策划生成项目。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流程,全面推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推进设计方案审查分级分类管理。(省自然资源厅负责,8月底前完成)

  (四)优化施工许可阶段审批。省住建厅指导各地加强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的监督指导,督促图审机构严格按时限要求完成图审工作,探索推广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二审终结制度。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规范许可条件,对同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涉及多个单体工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可以按照单体工程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对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重大线性工程,可以按标段分段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可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实现“拿地即开工”。消防设计审验全部纳入工程审批系统管理。推行“多段式”联合验收和“一枚印章管验收”。(省住建厅负责,6月底前完成)

  (五)探索推行环评“打捆”审批。省生态环境厅要优化环评事项办理,积极开展环评审批方式改革试点,对需编制环评影响报告表且不涉及敏感区域的城市道路、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位于相同行政区且项目类型相同的,可“打捆”开展环评审批,同类型建设项目在办理环评手续时,各建设单位可以共同编制一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环评审批部门出具一个批复意见。各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分别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进行项目建设运行,承担各自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省生态环境厅负责,10月底前完成)

  (六)优化简化涉水事项审批。省水利厅指导各地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分级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实施自主验收报备,对开发区内项目全面实行水土保持承诺制管理。依托工程审批系统,全面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自主验收报备“全程网办”和涉水区域评估成果的共享应用。推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洪水影响评价等涉水区域评估“多评合一”。(省水利厅负责,8月底前完成)

  二、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

  (七)统一事项库管理。各地建立工程审批系统与一体化政务平台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在一体化政务平台登录后,统一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办件结果和信息推送一体化政务平台、投资项目审批在线监管平台等系统平台。优化升级工程审批服务事项库管理模块,推进审批服务事项统一管理,并实现与一体化政务平台同步更新、数据同源。(省工改办负责,10月底前完成)

  (八)提升网上办理深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化工程审批系统应用,着力提升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用地、图审、消防、人防、环评、水保、林草等高频事项全面应用电子证照,通过工程审批系统统一版面式样、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码规则、统一数据归集、统一证照制发,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通过系统调用、免于提交。进一步完善全流程审批管理机制,持续整治“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加强数据源头治理,严禁申报前增加预审、指定机构事先审查、线下预审线上补录等行为,着力提升项目平均办件量和数据质量。加快推进无纸化审批、不见面审批,拓展移动端应用。(省工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8月底前完成)

  (九)完善系统数据共享机制。强化工程审批系统和投资项目审批在线监管平台数据共享机制,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企业项目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含概算)、节能审查6个事项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在线监管平台办理,其他事项统一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办理,办件信息实时共享,杜绝数据“二次录入”。组织开发全省统一的“联合测绘”业务功能模块,强化联合测绘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联合测绘,实现“多测合一”。建设全省建设用地智能审批监管系统,强化工程审批系统与建设用地智能审批监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审查效率。推动各级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项目基本信息、审批信息、招投标信息实时共享,形成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共享信息加强监管机制。强化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底图等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中的共享共用,将工程审批数据和空间数据动态更新落位到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底图,推动工程审批数据矢量化、图形化,为智慧城市、CIM(城市信息模型)应用等提供数据支撑,助推城市实现精细规划、建设、管理。(省工改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10月底前完成)

  (十)建设市政公用政企协同平台。持续完善工程审批系统功能,进一步优化水、电、气、热、信等市政公用服务。全省统一开发建设市政公用政企协同平台,对接相关企业业务系统,将多项业务报装信息整合为一张表单,实现多项业务一个平台申报。统筹推进业务报装、联合踏勘、协同施工、联合验收等流程,切实提升接入效率。推行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打造“一个章子管挖占”并联审批监管机制。推行“不动产登记+市政公用服务”联动办理模式。(省工改办、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10月底前完成)

  (十一)规范审批中介服务。优化各地工程审批系统“网上中介超市”功能,加强中介服务全过程行为、时间、评价管理,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引导中介机构进驻平台,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分门别类入库管理,无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实行“零门槛”入驻。持续推动中介服务网上交易,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除依法需采用招标或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和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办理外,原则上均应进入工程审批系统“网上中介超市”进行交易,鼓励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进入工程审批系统“网上中介超市”进行交易。(省工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8月底前完成)

  三、积极助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十二)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各地要充分运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果,主动靠前服务,依托各级政务大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进一步畅通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前期辅导”“不退件审批”“告知承诺”“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举措,为重点项目审批提供专业化引导、高效率代办、全流程陪办等服务,实现“即来即办”,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省工改办负责,6月底前完成)

  (十三)建立重点项目专题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全面梳理本地本行业项目清单,完善工程审批系统“专题一张图”功能,围绕重点交通、重点水利、保障房、城市更新等项目专题,建立重点项目专题库,强化项目追踪机制,实时追踪项目审批进度,关注项目审批需求,全程跟踪服务。(省工改办、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住建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6月底前完成)

  四、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十四)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加强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的收集分析,建立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通讯录”,在本地工程审批系统中动态更新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咨询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投诉,为办事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加强对审批人员、中介服务机构、市政公用服务企业等有关各方的宣传培训,及时回应解决企业群众诉求关切,切实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省工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十五)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改革的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判和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省工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十六)强化督办推动落实。各地要强化工作调度和跟踪督导,坚持定期通报制度,综合运用督办、约谈、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压实工作责任,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对于推进不力、进展较慢的要予以重点督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考核评价。(省工改办负责,长期坚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5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科学合理利用能源,加强用能管理,推进能源节约,防止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3年第2号)《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甘肃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甘政办发〔2022〕7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依照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对项目能源消费、能效水平及节能措施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的行为。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机关是指省级及以下发展改革部门。

第三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是项目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需取得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单位需在开工建设前取得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相关工作经费,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纳入发展改革部门预算,并按照规定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节能审查工作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国家能耗总量弹性管理、能耗强度约束性管理制度,执行原料用能、可再生能源消费扣减和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政策,科学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第六条  节能审查机关应当按照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列明的节能审查申报材料、受理方式、审查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要求,为建设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提高工作效能和透明度。上级节能审查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节能审查机关的工作指导。

第七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的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需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甘肃省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单位需在开工建设前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第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用能量实行分级管理。

(一)省级权限。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建设地点、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未改变的改建项目按照建成投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增量计算,其他项目按照建成投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10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市级权限。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含)吨标准煤—10000(不含)吨标准煤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满1000吨标准煤、但年电力消费量500(含)万千瓦时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项目所在市(州)节能审查机关自行决定。

(三)跨市(州)权限。单个项目涉及两个及以上市(州)级地区的,其节能报告由项目主体工程所在市(州)联合其他市(州)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

(四)其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满1000吨标准煤且年电力消费量不满500万千瓦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国家秘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用能工艺简单、节能潜力小的行业(具体行业目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相关节能标准、规范建设,不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

第九条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另行制定区域节能审查具体办法。

第三章  节能审查

第十条  需进行节能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节能报告。项目节能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分析评价依据;

(三)项目建设及运营方案节能分析和比选,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用能工艺、用能设备和能源计量器具等方面;

(四)节能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项目能效水平、能源消费情况,包括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化石能源消耗、单位增加值(产值)能耗、单位增加值(产值)化石能源消耗、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化石能源消费量、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和供给保障情况、原料用能消费量;有关数据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及国际、国内行业水平的对标;

(六)项目实施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影响分析。

具备碳排放统计核算条件的项目,应当在节能报告中核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指标,提出降碳措施,分析项目碳排放情况对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标任务的影响。碳排放统计核算参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进行,国家明确相关核算办法后,从其规定。

建设单位应当出具书面承诺,对节能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以拆分或合并项目等不正当手段逃避节能审查。

第十一条  对于新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优于全省能耗强度控制目标值(由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下达的目标确定)的项目,全力保障用能需求;对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省能耗强度控制目标值的项目,实行能耗等量减量置换,置换规定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

第十二条  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对于未完成能耗强度下降进度目标和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地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两高”项目缓批限批;对于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1609, -8.00, -0.49%)等国家和省上明确要求需要进行产能置换的项目,应当在完成产能置换认定后,方可上报节能审查申请,项目所需能耗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第十三条  节能审查机关受理节能报告后,应当委托具备技术能力的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

接受委托的评审机构应当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

第十四条  节能审查机关应当从以下方面对项目节能报告进行审查:

(一)项目是否符合节能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要求;

(二)项目用能分析是否客观准确,方法是否科学,结论是否准确;对涉及原料用能、可再生能源使用的项目,相关使用量核算是否准确有据;

(三)项目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四)项目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能效水平、碳排放等相关数据核算是否准确,是否满足本地区节能和降碳工作管理要求。

第十五条  节能审查意见自印发之日起2年内有效,逾期未开工建设或建成时间超过节能报告中预计建成时间2年以上的项目应当重新进行节能审查。

第十六条  通过节能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能效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动的,或实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节能审查批复水平10%及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当向节能审查机关提交变更申请。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类别等不影响项目用能变化的重大变更,建设单位应当向节能审查机关进行备案。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成后、投产前,应当对项目节能报告中的生产工艺、用能设备、节能技术采用情况以及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等进行验收,并编制节能验收报告。分期建设、投入生产使用的项目,应当分期进行节能验收。未经节能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省级审批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市(州)级节能审查机关组织节能竣工验收,节能验收报告应当报送省级节能审查机关备查。其他项目由各地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应当纳入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统一管理,实行网上受理、办理、监管和服务,实现审查过程和结果的可查询、可监督。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报送项目能源消费等情况。

第十九条  节能审查机关在开展项目节能审查过程中,应当充分衔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对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节能验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结果运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应当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

第二十条  节能管理和监察部门要依法依规履行节能监察职责,将节能审查实施情况作为节能监察的重点内容。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节能审查信息的统计分析,定期调度已投产项目能源消费、能效水平等情况,作为研判节能形势、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一条  市(州)级节能审查机关应当按季度向省发展改革委报告本地区节能审查实施情况,按要求报送项目节能审查信息和已投产项目调度数据。

第二十二条  省发展改革委实施全省节能审查动态监管,对各市(州)节能审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检查抽查结果作为对各地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开展节能审查或违反节能审查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及单位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市(州)级节能审查机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7年1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甘肃省人民政府)

临夏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测试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关于印发临夏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测试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市直有关部门:

现将《临夏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测试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临夏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测试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创新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适用范围

临夏市区域范围内,凡属于《甘肃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实行承诺制管理。

第二条基本原则

(-)坚持规范审批与优化服务并重。坚持依法行政,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最大的改革空间,规范审批的同时坚持政府靠前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二)坚持简政放权与强化监管并重。简化“事前审批”流程,将工作重点转到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上,建立部门协同监管体系,以信用为基础,倒逼企业严守承诺,落实投资主体承诺的责任和义务。

(三)坚持政策完善与技术支撑并重。明确政策界限,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及相应的制度机制,将政策“一张网”和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体系线上“一张网”同步构建,实现各级各类平台资源整合、服务联动、监管有力、优惠政策“不来即享”。

第三条基本要求

(一)政府定标准。根据《临夏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测试审批“白名单”》(附件1),全面实行承诺制“白名单”,名单内事项涵盖从项目备案到竣工验收的适用信用承诺制的前期手续,由涉及信用承诺事项的各行业部门制定相应承诺标准。

(二)企业作承诺。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和审批事项,由企业自主选择并按照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信用承诺,向社会公示后,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一网通办”平台、甘肃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开辟信用承诺制专区,公示信用承诺、履约践诺、评估结果、信用备案证等相关信息。

(三)过程强监管。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推进过程的监管,明确监管重要节点和相应监管要求,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实行动态监管。

(四)信用有奖惩。规范投资建设项目信用管理。按照《临夏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试行)》(附件2),强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承诺制改革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行为,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实现便利、高效服务和有效管理。有关部门对照信用承诺和标准依法依规对项目组织验收并兑现奖惩,通过验收的项目方可投入使用,达不到承诺要求的项目要督促整改到位,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惩戒。

第四条审批服务类型

(一)信用承诺制“白名单”审批。“白名单”内事项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按信用承诺制办理。对于实行信用承诺制审批的事项,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信用承诺,向社会公示后,视同该事项已办结,可以办理下一步审批手续。

(二)标准地。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是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控制性指标,实现项目开工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征拆等基本条件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按照《临夏市推进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指导意见(试行)》(附件3),对于实行备案制审批的项目,由企业按照制定的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并通过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一网通办”平台等向社会公示后,项目即可开工。

(三)区域评估评审。按照《临夏市投资建设项目区域评估评审实施方案(试行)》(附件4),相关部门提前完成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前置性评估评审工作,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提供给进入该区域的建设项目共享使用,单体建设项目审批时不再进行评估评审。

(四)模拟审批。按照《临夏市投资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实施方案(试行)》(附件5),对于符合条件并自愿提出申请、做出承诺的项目,在项目未进行建设用地预审前开始进入审核程序并出具模拟审批意见,待土地出让(划拨)手续完成并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再由各部门出具正式审批文件,将模拟审批转换为正式审批。

(五)容缺受理。按照《临夏市投资建设项目容缺受理实施方案(试行)》(附件6),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相关职能部门先予受理和审查,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时限和超期处理方法,在材料补齐后及时出具审批意见,颁发相关批文和证照。

(六)代办服务。按照《临夏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代办服务实施方案(试行)》(附件7),依托临夏市政务服务大厅招商局窗口设立的代办服务机构,接受项目单位委托,无偿协助项目单位办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申报及指导协调等相关工作,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指导、协调、代办等各类服务。

(七)用地清单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甘政办发〔2021〕102号),在出让土地前,由自然资源部门普查土地现状,生态环境、水利、地震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评估关键指标要素。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市政公用服务单位依据土地普查现状和评估评价指标,分别提出技术设计要点,由市自然资源局汇总上报州自然资源局形成清单一并发放给土地受让单位,土地受让单位根据清单即可开展工程方案设计。

第五条信用承诺规程

(一)项目申报。甘肃省政务服务网首页的“一网通办”平台入口,是全区投资建设项目申报唯一入口。项目单位按规定填报项目信息后,可获取项目代码。项目单位所填报信息“一次填报、全网漫游”,任何平台不得要求二次填报。

(二)秒批秒办。企业申报备案类项目并作出信用承诺后,系统自动识别,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自动赋码、自动批复,企业可当即下载打印信用备案证。项目备案后系统通知审批人员,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对于存在问题的项目可以撤回备案,并告知存在的具体问题。

(三)前期辅导。企业备案类项目复核确认后,“一网通办”平台自动将项目信息,转给项目开工前所有前期手续审批部门,并短信通知相关办理人员,系统开始计时。相关办理人员要在2个工作日内,通过在线平台(含“掌上办”),反馈是否需要办理该审批手续。

1. 对于需要办理的审批手续,反馈办理要件、办理时限、前置手续等信息;

2. 对于符合信用承诺制办理条件的,反馈承诺制办理类型、相关要求、前置手续、信用承诺要求及模板等;

3.对于申请在已开展区域评估评审区域内建设的项目,相关部门要及时告知项目单位区域评估评审结果及下一步审批工作要求。对入驻该区域且符合区域评估评审结果适用条件的单体建设工程项目不再单独组织评估评审;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需进行单独评估评审的项目,由申请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一网通办”平台整合各单位辅导情况,自动生成项目审批办理“一张图”并预估项目落地需要时间。项目单位可通过在线平台(含“掌上办”)查看“一张图”,并通过“一张图”指引办理各类审批手续。工程建设类项目获取项目代码后,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开展后续工作。

(四)信用承诺。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和审批事项,“一张图”提供正常办理和承诺制办理选项。企业选择承诺制办理后,按照前期辅导提供的办理类型及相关要求,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信用承诺,经政府有关部门预审,通过甘肃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一网通办”平台向社会公示后,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完成行政许可。承诺书应明确守信义务和失信责任,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

(五)项目受理。企业通过“一张图”可直接接入当前可办理前期手续审批平台,根据辅导要求完整报送办理要件。对于要件不全或存在问题的项目,审批人员一次性告知项目单位补齐。对于要件齐全的项目,审批人员接件、受理后开始计时。对于符合区域评估、容缺受理、模拟审批、代办服务、用地清单制等信用承诺制审批情形的,及时指导企业按规定办理。

(六)审批办理。前期手续审批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办理审批事项,对于按规定需要开展咨询评估、征求部门意见、征求公众意见、开展专家评议等的项目,可暂停计时并抓紧按要求同步开展相关工作,相关时间不计入项目审批时间。对于企业提出按照前期辅导承诺制类型办理的事项,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事项办结后,相关审批部门实时将审批信息反馈至“一张图”,项目单位可按图开展下一步审批手续。

(七)按标施建。对于在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企业投资项目,由企业在承诺范围内,依法依规选择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勘察、咨询、设计、测绘、检测成果和施工、监理情况。对确需审批机关出具相关审批文件的,企业可按照行政审批标准化服务指南的要求补充相应申请材料,审批机关审核后办理相关文件,企业原有承诺的法律效力不变。

(八)竣工验收。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企业及时于“一网通办”平台提交验收申请。平台即时启动二次辅导,相关验收事项及信用承诺制管理部门要在2个工作日内,通过在线平台(含“掌上办”)反馈是否需要验收该审批手续,相关结果反馈于“一张图”。对于需要验收的,一次性告知验收相关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照承诺和标准依法依规开展集中验收。通过验收的项目方能投入使用,达不到承诺要求的项目要督促整改到位,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严惩。项目验收结束后,统筹项目审批、实施过程中信用承诺制开展情况,兑现信用奖惩。

第六条实行“一网通办平台”办理

按照《临夏市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统一使用“一网通办”平台办理,统筹线上线下,建立审批服务专班、好差评、红黄绿灯、服务评分等机制,做到线上线下便利、高效服务和规范、有效管理,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第七条主要目标

到2022年6月底前,企业投资备案类新开工项目全面推行“一张图”审批;到2023年6月底前,“白名单”内审批事项信用承诺制办理率达到60%以上;企业投资备案类新开工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缩短到50天,特殊项目最多不得超过90天;新批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所有企业投资备案类新开工项目纳入“一张图”审批,逐步向审批类项目推广。

第八条强化部门协同服务、监管。按照《临夏市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各阶段管理部门坚持依法合规、服务优先、减少流程、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做好部门协调配合。

(一)技术支撑

在企业投资项目报建阶段,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

(二)动态监管

应当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依托两个平台,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

(三)定期抽检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建立抽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如发现有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应向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企业接到整改通知书后,应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四)社会监督

应设立公众举报窗口,公开举报电话,企业可通过互联网、举报电话等反映行政审批的有关问题。完善投诉受理和督办机制,及时回复并公布处理结果。

第九条本实施细则由临夏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解释

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细则制定部门具体操作办法、流程图和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细则制定部门具体操作办法、流程图和事中事后监管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
部门信息公开平台
公共企事业信息公开
水电气热
通信领域
邮政
金融领域
医疗卫生